半个月后再次使用 Vision Pro 后的 10 条感受

Pros
1.硬件:显示器纤毫毕现,与普通消费级产品 Quest 2 不在一个量级。协同视觉传感器的工作下,还原了人眼本身的通透感。设备的空间定位、手指动作的捕捉、手部和背景的抠像质量、身边同伴的自然融合都很好;
2.交互:眼球追踪、手指动作捕捉搭配 visionOS 交互设计,绝大部分操作都非常符合直觉。控制中心真的需要头眼睛向最上方看才可触发。细腻的界面元素:窗口下的阴影、图标的厚度、被选中的浮动感;
3.视听感:三维内容(侏罗纪、冥想、场景)配合空间音频沉浸效果很赞,很符合绝大部分媒体人都有高频提到——immersive;
4.易用性:无感校准眼球追踪,无感获取所在环境的空间( Quest 在空间和地面的识别上会慢半拍);
5.Designed by Apple in California:除了空间计算构建的环境与现有的硬件存在差异外,所有的界面交互、软件内容、配件使用方式、工业设计、CMF、包装设计、甚至物料和工艺都仍在 Apple 体系里,在这个大架构下,所有的软硬件元素都互通有无;

Cons
1.价格是非常重要的一环,3499 美金,是我有问题,期待 1000 美金级别的产品(当然还有 Quest 等对抗的竞品);
2.由于眼前看到的画面是来自摄像头捕捉的,因此,这款产品对于光源要求很高。在暗光环境下有明显噪点,在有屏闪的灯光下会出现闪烁,在直视光线时有鬼影,在看手机、电脑屏幕时有颗粒感、画面畸变;
3.可视角度还不够好,鼻梁部分的遮光帘漏光。只要第一次发现了视角边缘的黑影、鼻梁下的光,Apple 所建立的通透模式就有了裂痕;
4.重,真的像 iPad 绑在头上的体感。 这款产品的重量给头部带来的压迫感很强,另附带的绑带要稍好一些,但作用有限。40分钟后摘下,眼窝周围已经有比较深的压痕;
5.眼球追踪在排列比较紧密的按钮的场景下,准确性有限,需要反复探索。我不确定是否因为散光所致?

总结
Apple 一直强调这款产品是空间计算设备,只字未提 AR/MR 等等,我想,他们正在构建的是远超头显所限定的东西。iPhone 从发布之初,到成为一款改变时代的产品花了 3/4 次迭代,而 Vision Pro 这款有改变世界潜质的、在第一代已经达到了相当不错的水准。
期待下一个五年。

Comments

Leave a Reply

Your email address will not be published. Required fields are marked *